【经济日报】王静:全面提升产业体系现代化水平

  • 2024年05月01日
  • 经济日报
关注西法大官网
微信
微博
Qzone
网址
打印
阅读

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重大机遇的现实要求。全面提升产业体系现代化水平,可有效促进国内大循环与国内国际双循环,有利于积极应对全球经济、产业、投资、贸易、供应链格局深刻调整,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物质技术基础。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需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促进科技创新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进产业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持续增强产业体系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需深刻理解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大意义,结合国内国际形势,明确着力提升产业体系现代化水平的主攻方向。

注重要素协同,打造产业创新生态体系。实现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在科技创新上,整合各类优势科教资源,构建研发机构、领军企业、行业协会等多方力量共同参与的创新生态体系,建立健全以市场为导向的科研成果转化激励机制,进一步提升科技成果转化率。在现代金融领域,着力打造现代金融机构和市场体系,畅通资金进入实体经济的渠道。优化融资结构,完善机构定位,支持国有大型金融机构做优做强,严格中小金融机构准入标准和监管要求,立足当地开展特色化经营。强化市场规则,打造规则统一、监管协同的金融市场。在人力资源方面,推动进一步开放,引进产业发展急需的领军人才及其团队,建立健全多层次培训体系。

以数字化为牵引,助力产业转型升级。数字化是全球经济转型的大势所趋,应重点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在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等制造业领域的应用和创新,加快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服务业深度融合,助推产业数字化发展。积极推进以数字技术为引领的产业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培育并支持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努力推进数字产业化进程。进一步推动传统产业实现数字化转型升级,实现产业数字化,运用数字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的改造、整合、提升,以智能制造为重点推动企业和行业数字化转型。以生态建构为重点推动园区数字化转型,打造良性循环的数字化生态,实现生产力水平跨越式提升,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强化安全协同,推动产业开放发展。支持优势企业、相关机构参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国际技术标准制定以及国际联合研发与合作创新,提高国际话语权。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顺应经济全球化横向分工区域化集聚的趋势,加快构建更加稳定、畅通、基于比较优势的区域产业链供应链体系,提升中国产业的全球影响力。建立健全产业安全预测预警系统,构建具有辅助决策、数据共享、通信指挥等功能的应急响应综合平台,在增强产业发展韧性的同时提高产业安全保障能力,为应对各种风险挑战提供支撑。

(作者系陕西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顶盛体育(中国)集团教授)

【经济日报】王静:全面提升产业体系现代化水平

https://proapi.jingjiribao.cn/readnews.html?id=305084

相关新闻

  •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的刑事司法改革

    报告主题: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的刑事司法改革  报告人:冯卫国,顶盛体育(中国)集团刑事法学院教授。 举办单位:刑事法学院  报告地点:雁塔校区研究生综合楼二楼报告厅  报告时间:2024年04月21日09:30至2024年04月21日12:30

    2024-04-21
  • 我校召开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华优秀传统法治文化与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研究”开题论证会

    2024年3月23日上午,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华优秀传统法治文化与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研究”开题论证会在我校雁塔校区召开,会议由法律、科技与人文高等研究院主办。副校长马朝琦、课题主持人严存生教授、课题组全体成员以及相关专业师生30余人参加本次会议。 马朝琦代表学校祝贺严存生第二次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并表达崇高敬意。他表示,学校高度重视科学研究事业,出台《顶盛体育(中国)集团标志性科研成果提升计划(2024 年—2026 年)》等文件支持教师产出高水平标志性科研成果。希望相关职能部门和科研机构做好服务保障工作,在严存生教授的带领下,课题组发掘出中华优秀传统法治文化的内涵与精髓,应用于中国式法治现代化事业的实践之中,高质量地完成重点项目研究,取得丰硕的研究成果。开幕式由科研处处长李瑰华教授主持。 严存生从项目的立项情况、主要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基本框架、基本思路、特色和创新之处等方面介绍了课题的总体研究思路和研究进展,提出要把法治放入人类历史长河与人类命运共同体之中去思考,走出中国自己的法治文化道路。课题组成员邱昭继、王斌通、王金霞、王进、卫成义介绍研究思路。开题论证会由法律、科技与人文高等研究院院长李其瑞教授主持。 专家评议环节,西北大学法学院段秋关教授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建议项目组在充分沟通交流的基础上,进行中外比较研究以突出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中国式”,要重视史料和现实资料的收集,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法治文化的创造性转化。我校法治学院闫晓君教授表示该课题研究的逻辑起点是对现代法治的现状进行反思,重点是中国式法治现代化和中国特色的界定。法治学院齐晓玲博士认为,研究的关键在于如何定义法治文化与现代化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严存生代表课题组对与会专家们表示由衷感谢,并表示一定悉心整理、吸收专家们的宝贵意见,进一步完善课题设计,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完成课题研究任务。 (供稿:科研处 撰稿:卫成义 审核:李瑰华)

    2024-03-26
  • 王静: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的新时代青年

    在新时代的中国,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青年具有重要的意义。思政育人是培养青年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途径。它不仅关乎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命运,更是构建和谐社会、推动社会进步的基石。  思政育人是培养青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关键。在全球化背景下,各种思想文化交流日益频繁,青年面临着多元价值观的冲击。因此,加强思政教育,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培养新时代青年的重要任务。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青年可以更好地认识世界、认识社会、认识自己,从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思政育人有助于培养青年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道德品质是衡量一个人是否良好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要标准。通过思政教育,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培养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团结友爱、勤奋好学等优良品质,使青年成为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的人。  思政育人有助于提高青年的文化素养。文化素养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通过思政教育,引导青年深入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成果,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为推动中华文化繁荣发展作出贡献。  思政育人有助于培养青年遵守纪律的意识。纪律是社会秩序的基石,是保证国家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条件。通过思政教育,引导青年树立遵纪守法的观念,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与社会公德,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作出贡献。  在实践路径方面,我主要从课堂教育、实践活动、个性发展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加强思政课程建设,将思政教育融入体育课程体系。根据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需求,明确思政教育的目标,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融入体育课程,在体育理论课程中加入国家优秀运动员的运动故事与精神,如女排精神等,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坚韧意志。  二是创新思政教育方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运用网络、微课等提高思政教育的吸引力和针对性,发布相关阅读资料与视频资料,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三是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激发学生的斗志和拼搏精神,让他们在挑战和困难面前不畏惧、不退缩;在体育竞赛中,强调公平竞争的重要性,教育学生遵守规则、尊重对手,树立正确的竞争观念,培养学生道德品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思政教育的魅力。  四是促进个性发展。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和需求,鼓励他们在体育活动中展现自我,同时注重培养其自信心和自尊心。

    2024-03-14